AI 未來發展:預測物聯網邊緣 AI 的未來
又來到了做預測的季節。insight.tech 每年都會著重介紹 CCS Insight 中的頂尖物聯網預測,而今年涵蓋了不少邊緣和 AI 技術。我們會與 CCS Insight 物聯網研究負責人 Martin Garner 和其企業研究長 Bola Rotibi一同進行深入分析 (影片 1)。而我們同樣會再次為讀者推出完整研究論文「2024 年 與未來的邊緣運算和物聯網趨勢預測」。請務必參閱。
AI 顯然帶來不少好處與機會,也有能力顛覆產業和我們的生活。然而,這項技術也為大眾帶來某種程度的不安:資料究竟會如何遭到使用?有多安全?是誰負責用什麼樣的措施保障這項未知領域的創新和拓展呢?而企業也很緊張地嘗試保障投資的未來效益。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搞清楚如何應用 AI,並不單只是任何一方的責任而已。需要人人通力協作打造並運用這些解決方案。
這波邊緣與 AI 技術的浪潮,如何影響 2024 年的物聯網預測?
Martin Garner:2023 年無論對邊緣或 AI 技術來說,都是重要的一年。ChatGPT 顯然造就廣大影響,且著實讓全世界看見人工智慧的實力,以及目前技術的侷限。我們去年的預測大多著重在邊緣,AI 則較少。而今年將大幅增加對 AI 的預測。不只是如 ChatGPT 等生成式 AI,也不只是個人能如何運用 AI。
其中一個範例預測是,在 2028 年前,大型醫療保健供應商會提供客戶能主動監控健康狀況的數位孿生服務。如今,您有大量個人資料四散各處,像是線上健康記錄、運動手環、智慧型手錶、手機上的資料等。但這些資料有些混亂,並未整合。因此我們認為醫療保健供應商會開始整合這些資料來源。他們會使用 AI,並基本上仿效工業界人士進行預防性維護的做法,只是對象改成人。當然,目標在於早期介入,也就是指以最小程度的外力介入,且通常介入措施的成本也較低廉。這是我們對於 AI 日後發展預測的範例之一。
這些技術進步是否會導致我們持續轉向使用雲端呢?
Martin Garner:我認為雲端與邊緣孰優孰劣的辯論會繼續持續好幾年。我想許多國家都擔心經濟,且我們也還尚未完全擺脫疫情的影響。因此,其中一項預測是,對經濟衰退的恐懼,會在 2024 年將雲端工作負載推向本機處理。早已使用混合式雲端的公司最能跟上這波趨勢。重整硬體對某些公司來說,是將工作負載重新部署到本機的好機會,同時也能節省一些成本。這是短期而言。
長期來看,我們認為有些領域存在波動,例如內包與外包服務,而邊緣與雲端可能是其中一個受影響的領域。不過,我們還有另一項預測,那就是在 2028 年底,雲端供應商的邊緣運算服務會重新定價。
那麼這究竟代表什麼呢?大型雲端供應商都提供邊緣運算服務,但實際上,公有雲佔了業務大宗。而邊緣服務有點像是公有雲的入門,目前定價方式也是如此。然而,針對邊緣運算的預測顯示,這項技術在五年內會擴展到大過公有雲的規模,而且可能差異甚廣。若真的發生,我們就會面臨依靠小規模業務補貼大規模業務的狀況,這完全不合理。
因此,我們確實預測在三到五年內,邊緣雲端服務的價格會上漲,且可能是大幅增加。許多工業公司可能會想考慮使用自己的邊緣預算,讓自己更具優勢,也握有更多選項。您可以說這是把邊緣技術當成避險策略。
我們可以預期明年 AI 解決方案會有何發展呢?
Bola Rotibi:2023 年是 AI 起飛的一年,對 IT 解決方案供應商尤其如此,有許多新工具問世,而 ChatGPT 顯然引發濃厚興趣。但我會說,AI 其實已經發展好一段時間了,人們早已在幕後使用機器學習和其他模型與演算法。在手機上搜尋圖片也是仰賴 AI 解決方案和模型。
我們注意到的是生成式 AI 的強大功能,尤其成為生產力解決方案。生成式 AI 能夠化繁為簡,讓複雜的問題能夠取得簡潔有力的相關資訊。因此人人都迫不急待投入。過去一年來,我們看到幾乎所有供應商,intel 也不例外,都在推出生成式 AI 功能,以及擴充 AI 解決方案。我們看到 Microsoft 推出人工智慧支援的 Copilot 以及 AWS 旗下的 Amazon Q。
因此,儘管有人呼籲要謹慎,我們仍預測 AI 投資和發展將於 2024 年加速。因為過去幾個月來,有些大人物都說:「等一等,我們得放慢腳步。」因此人們也開始擔心安全性,擔心是否存在相關法規措施、這些規範是否足夠有效。不過同時,我認為人們也真的很渴望取得並開發 AI 技術,因為 AI 提供的新體驗與互動程度令人驚嘆。
未來一年生成式 AI 的實際發展狀況如何?
Bola Rotibi:一方面 前景相當看好,而且發展速度飛快;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看到步調放慢。另一個預測是,雖然這波熱潮存在泡沫,我們也會看到許多新工具,在 2024 年,發展速度會在某種程度上趨緩。一部分是因為人們會確實認清成本的現實,以及今年才會揭露的一些風險和複雜因素。
2023 年的熱潮會冷卻,讓人們轉向更冷靜、細緻的做法,開始以正確方式運用生成式 AI,投入如編寫程式碼等功能。我們會開始見證 AI 出現在不同類型的職場解決方案,協助知識工作者與專業人士。
隨著投資加速,您認為針對 AI 倫理的計畫也會增加嗎?
Martin Garner:簡單來說,是。會出現越來越多這類計畫。AI 有潛力為社會帶來不少益處,但要是使用不當,也有潛力造成重大傷害。這有點像是受管制與未受管制的藥物。但差別在於,在 AI 領域實際上不存在一個專業機構,不像醫療界有醫學倫理誓詞這樣的規條。至少現在還沒有 AI 執業人員這種執照。
目前情況正好相反,只要有新技術開發出來,頂尖的 AI 公司就會公開程式碼,並盡可能加快上市。這顯然讓供應商與開發者,以及在客戶身上運用 AI 的公司有責任遵守道德使用原則。有許多事必須要搞清楚。
我們確實預測在 2024 年 AI 監督委員會將成為大型組織的常態,該委員會將集結倫理專家、AI 專家、法律顧問、資料科學家、HR 團隊、不同業務部門的代表,以審核全公司的 AI 使用。他們的工作是消弭技術團隊 (通常不精通倫理議題的工程師),以及組織和其目標之間的差距。
許多公司因此必須增加大量行政開支、且必須進行大量訓練,才能加速發展並保持領先地位。這一切都是因為 AI 產業本身不擅於自我監督。
歐盟的 AI 法案對 AI 解決方案的發展有何影響?
Bola Rotibi:歐盟 率先推出 AI 法案 ,就像推行 GDPR 一樣。而我們也已看到歐盟批准數位市場法。但除了歐盟,美國、英國、中國和其他地區也在跟進。所以我認為監管機構正攜手合作,我們會在 2024 年底看到一些進展。不過,我想這是一個不斷協調磨合的過程,因為人們還在熟悉這項技術並瞭解其意義,這些都是新興技術才會有的問題。不過,我想這也會成為眾人團結的動力。
另外,在產業面,監督也確實在發生。最近,有 50 個組織,包含 IBM、Meta 和 Intel,聯合推出了 AI 聯盟。該聯盟致力於讓產業界攜手合作,一同進行標準化、將工作小組集結起來,提出處理特定 AI 問題和機會的策略與方法,以及創造讓終端使用者可以彼此互動的中樞。
打造 AI 解決方案的開發者應該考慮什麼?
Bola Rotibi:一切不只是開發者的責任。正如安全性是工作流程中所有人的責任,以道德方式使用 AI 亦是如此。當然,開發者可以捫心自問:「我做得到,但我該這麼做嗎?」同時,若想達成某種程度的一致,就必須在組織內部發布和流通指導方針與原則。這些指導方針與原則不只要由下而上,也需要由上而下推行。
我認為未來發展會更層次分明。這可能表示 Martin 提到的監督委員會,會從倫理觀點思考組織的立足點,並開始制定相關政策。而這些政策將被納入工具中,成為保護措施。不過,也必須為開發者提供指引與訓練,讓他們在開發過程中以負責任方式使用 AI。
許多組織都在思考影響力、永續發展等各類議題,因此早已有大量想法和計畫,讓人可以從多種層次構思,不只是思考如何以負責任方式使用 AI,更是整體而言如何才能做對的事。
5G 技術又有什麼影響呢?什麼時候開始考慮 6G 技術呢?
Martin Garner:5G 技術帶來得的好處之一,就是讓 AI 的使用更廣泛,因為容量很高,且 具備 對時間敏銳的網路定位服務。我們會看到 AI 運用在更多領域,如自駕車,而我們現在擁有的 5G 技術,以及即將推出的較新穎 5G 技術,都是背後的關鍵。
不過我想另一個有趣的點在於 AI 對 5G 的影響。5G 網路很複雜,整體的最佳化與管理也很重要。而我們也預測,AI 會讓 5G 網路的供應狀況超越九分之五。具體做法是分析流量模式,並確保以最佳方式設定網路,以處理特定類型的流量、找到問題、進行預防性維護、設定網路,好優雅地降解,或是在有問題發生時能自行修復。
現在談 6G 還有點早但當然已經有人在努力了。在未來五年左右,我們會開始建置 6G 網路,而我想 2030 年會是個重大里程碑。因此我們確實有些關於 6G 的預測。其中之一就是在 2030 年會出現第一座採用 6G 技術的大規模數位孿生城市。我們認為這些城市會成為 6G 的絕佳典範,而大規模數位孿生會成為最佳使用案例,因為城市的每個層次都有可能納入模型之中。城市內即時資料的規模與速度,絕對需要 6G 技術支援。我們認為 2030 年將會是指標性的一年。
相關內容
若要瞭解邊緣 AI 趨勢預測,請收聽 CCS Insight:2024 年頂尖物聯網與邊緣 AI 預測,並參閱 2024 年與未來的邊緣運算與物聯網預測。如需 CCS Insight 的最新發展,請用 @ccsinsight 在 Twitter 和 LinkedIn 關注他們。
本文由 Erin Noble 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