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能源管理

透過智慧建築解決方案,連結未連線的地方

智能建築

上班族正重拾塵封已久的西裝外套和 A 字裙,逐步恢復通勤生活,返回辦公室。然而,他們未必每天都得進辦公室,所有同事進辦公室的時間也未必都相同。混合式工作模式這種全新的慣例,對於辦公大樓和建築環境影響甚鉅。如果現場只有少數員工,那麼從早到晚開著燈和空調,從財務和環境的觀點來看,都是令人憂心的資源浪費。

不過科技(尤其是 AI)是否能讓傳統未連線的建築物,搖身一變為永續的智慧建築?智慧建築解決方案供應商 Johnson Controls 的數位解決方案部副總裁 Graeme Jarvis,以及 Intel® 網路和邊緣運算事業群技術產品資深總監 Sunita Shenoy,兩人都認為科技能夠辦得到。他們討論的內容包括,協助企業實現野心勃勃環境目標的建築物;能夠善用舊式基礎設施系統並提供連線能力的建築物;或許在易用性和便利性可媲美家庭辦公室的建築物。

企業該如何重新思考現今的實體空間?

Graeme Jarvis:「混合式工作環境」究竟是什麼意思?我認為有兩個關鍵要素。其一是人,無論是員工或訪客,還是建築物業主。另一個要素則是建築環境本身,以及它必須如何因應永續性、工作場所體驗,以及安全性和保全性方面的新常態。這場全球大流行證明,我們無論在家庭辦公室還是或是出門在外,都能夠發揮生產力,因此現在僱主必須面對挑戰,創造有吸引力的混合式工作場所。接著要考慮的便是實現目標的關鍵技術,例如非接觸式技術,以及在辦公室環境內控制這些技術的感覺。

我們的解決方案稱為 OpenBlue Companion,這款 app 可讓員工和訪客共用辦公桌、預訂會議室,以及根據預期人數預先處理會議室。另外還有餐廳整合以及停車與運輸整合,這樣一來,進辦公室便成了愉快的體驗。

在建築物方面,混合式工作環境確實是財務考量:您如何將既有的實體佔用空間最佳化?若要進一步支援員工,您需要哪些東西?這正是我們的現況,公司正設法對現有和未來需要的資源進行合理化的改革。暖氣、通風和空調系統之間的互依性,以及剛好位於建築物內的人數,如今全都息息相關。公司吸取教訓之後,開始實際應用經驗實現「未來的建築物」,可能是球場、港口或機場,抑或是傳統的辦公空間。

Johnson Controls 依據客戶設法實現的成果,為他們現有的解決方案及其效率進行評估。接著客戶設定目標:他們希望提高生產力。他們希望減少開支。他們希望打造安全永續的工作場所。

混合式工作環境的影響是什麼?

Sunita Shenoy:公司慢慢地讓員工採行混合式工作模式之際,他們必須備妥零接觸存取這類機制,讓進辦公室的人感到自在。運用資料、AI 和無線技術,輕輕鬆鬆改善工作空間品質,即可達成這項目標。

在我聽說的案例中,大家都說:「我的員工覺得家庭辦公室比公司辦公室舒服多了。那麼我該如何為員工將公司環境打造得跟家庭辦公室一樣舒適安全?」實作這些解決方案時,技術能夠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部署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另一個關鍵領域,也就是說,我們該如何運用解決方案,讓技術輕輕鬆鬆即可部署,例如 Johnson Controls 採用我們技術推出的解決方案?

建築物如何提高能源效率?

Graeme Jarvis:企業多半都有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方案,或是訂有一套目標。這個方案用於向員工、投資者、客戶以及甚至是潛在員工在內的重要利害關係人,傳達以價值為本的管理實務和社會參與方式。設定永續發展足跡目標是正確的做法,因為建築物佔了地球碳足跡的 40% 左右。如果我們想開始討論如何解決永續發展性的難題,建築物環境是優先要務。不過經濟也是激勵企業採取行動的理由,因為效率越高越省錢。那麼該如何實現這項目標呢?

以暖氣、通風和空調系統這類設備為例。建築物內有好幾個房客,他們通常全部都必須為在自己空間內消耗的能源支付費用。如果可以依據季節性因素、根據建築物內的人數,以及參考他們在建築物內的時間,為房客提供實際使用情況的深入解析呢?

OpenBlue 為我們提供的部分解決方案,幫助客戶瞭解環境的實際情況,以及他們可以改善哪些領域。一旦他們認清這些事實,便會對財務造成影響,或是獲得財務上的回報,接著行為便隨之開始改變。再來就是考慮 Johnson Controls 與 Intel 可以協助的硬體、軟體、運算和 AI。不過,從改善永續發展性的角度來看,ESG 責任以及建築物是一大良機的事實,其實才是源頭。

哪些類型的技術有助於改善永續發展性?

Sunita Shenoy:我們不僅是因為全球大流行以及混合式工作出現,現在才著手實現這項目標;商業和工業建築物是碳排放大戶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Graeme 先前也提過這一點。因此減少那一類碳足跡是我們的企業社會責任。感應器日新月異,進而帶動了 AI 發展。那麼您如何收集資料?您如何將該資料導入可以應用 AI 的運算環境,以便分析解析資料,讓整個程序能夠自動化?

過去,建築物使用人工程序,無論建築物的使用方式為何,空氣調節系統和燈光都會從上午 8 點開到傍晚 5 點。但是自從物聯網在過去七、八年問世以來,舉例來說,我們為了利用日光於是開始加入感應器。我們利用 AI 將這個程序自動化,瞭解建築物的使用率,然後根據使用率,視需要開啟或關閉燈光。這樣一來便減少了建築物使用的能源量。

先從小處做起。首先,為未連線的地方建立連線。然後評估建築物內的資料,分析可以從哪些領域帶動能耗最佳化。現況以及全球大流行和混合式工作不是唯一的關鍵;自從物聯網問世以來,這個程序已經行之有年,而且非常可行。

您如何讓過去彼此未曾接觸的系統連線?

Graeme Jarvis:「系統」這個字太絕了。我喜歡用游泳池作比擬,一直以來,安全部門經理在一個水道、設施經理在一個水道,而建築物經理則在另一個水道。產品出售給每位經理,為的是因應每項責任。但整合式系統其實才是審視這個問題的正道,我們所說的是有連線能力的永續智慧建築。

目前邊緣的資料來源包括保全系統、空氣調節系統、建築管理系統、智慧停車場與智慧電梯等,這所有資料整合之後的效益,就是可以開始摸索出模式,而且能夠在參考現有設備與系統的情況下,依據該建築物應有的心跳機制最佳化。第一步是評估既有設備。

下一步是從 ESG 的角度,思考三或四年後想達成哪些目標。接著必須擬定計畫。我們的客戶目前多半都是依循這樣的流程。接著可以用 AI 和建模來建立分身。例如我們利用 OpenBlue Twin 建立「假設」情境:如果我改變這項參數,對於建築物的整體效率可能產生什麼影響?

Sunita Shenoy:從技術角度來看,凡是有好幾套不同系統的建築物,都可能有電梯系統、供水系統、HVAC 系統、照明系統,而且全部都是由不同的解決方案和不同的公司所提供。我們的主張強調使用開放式標準。如果每個人都是建置於開放式標準通訊協定,那麼大家就能以完全相同的標準為基礎。因此插入這些不同的系統時,無論是多麼截然不同也能夠協作。

Graeme Jarvis:「OpenBlue」的名稱當中就有「open(開放式)」一詞。我們之所以採用開放式,是因為沒有任何一間公司能靠一己之力完成這項工作。因此我們與 Intel 建立了強大的夥伴關係。透過開放式標準,我們可以將資訊傳送至第三方系統,而且我們能夠從第三方系統接收資訊,對於客戶而言都是一大優勢。

請跟我們談談您與 Intel 的夥伴關係創造了哪些價值。

Graeme Jarvis:在我切入技術的正題之前,如果我不先就 Intel 為合作關係帶來哪些價值進一步說明,那麼就是我的失職。人是一切的關鍵。Intel 的員工基礎強大,公司文化卓越。從該公司的高階主管到現場團隊,都是愉快的合作夥伴。

另外,他們賦予客戶環境專業知識的深度,尤其是在 IT 方面。這一點與 Johnson Controls 的領域相輔相成,因為我們的強項比較偏 OT 方面,由於這個連線的永續模式已經是商業現實,因此 IT 與 OT 領域正在融合。

我們雙方可以解決許多客戶難題,處理客戶希望實現的諸多成果,我們任何一方絕對都無法靠一己之力完成。Intel 的晶片硬體,以及運算、邊緣和 AI 能力,確實幫助我們實現了相關的解決方案,從產品角度來看,是因為產品內嵌了 Intel 運算與功能,另一方面則是實現了我們透過 OpenBlue 引進客戶環境的部分邊緣功能。客戶正在尋找端對端解決方案,因此這也是我們合作更有利的另一個領域,我們合作更能造福客戶。

您最後有任何想法要跟我們分享嗎?

Sunita Shenoy:部署智慧建築的採納障礙通常並非技術,因為技術早已存在,對吧?解決方案已經存在。障礙在於人,必須下決定採用智慧建築解決方案的那些人。我認為大家的心態必須轉變,IT 和 OT 領域必須通力合作,結合雙方的最佳實務做法,解決這些部署難題。將這些挑戰視為機遇。

Graeme Jarvis:克服永續發展性挑戰之際,我們眼前就有個良機。這些挑戰的本質適用於全世界,需要全球所有層級的領導階層共襄盛舉才能解決。富有意義、提供良好經濟效益,同時又造福地球的工作可能難尋。我認為,建築環境方面的行動呼籲正屬於這類工作。

相關內容

若要進一步瞭解智慧建築,請收聽播客智慧永續建築:Johnson Controls。若要瞭解 Johnson Controls 最新創新技術,請上 Twitter  @johnsoncontrols 與 LinkedIn 跟隨該公司。

 

本文由Erin Noble編審

作者簡介

Christina Cardoza is an Editorial Director for insight.tech. Previously, she was the News Editor of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magazine SD Times and IT operations online publication ITOps Times. She received her bachelor’s degree in journalism from Stony Brook University, and has been writing about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throughout her entire career.

Profile Photo of Christina Cardo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