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改變廠房的工業運作方式
有潛力讓廠房工業製程加速,並且更安全也更永續的新工具很多,其中包括邊緣運算和數位分身。然而,伴隨著這些效益而來的難題包括,弭平 IT/OT 落差,以及用先進的技術搭配舊式基礎架構。
工業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西門子的工廠自動化執行長 Rainer Brehm,討論了這些工業趨勢與轉型。他談及標準化、自主 AI,以及包含西門子本身的使用案例。他從 1999 年就效力於該公司,持續親眼見證了這個領域的演變,以及接下來可能的發展。
工業領域在 2023 年及往後的趨勢走向如何?
在我們看來,結合數位(亦即模擬模組、數位分身)與真實世界是未來的趨勢。基本上,只要事先模擬一切,然後執行就可以了。備妥回饋迴路。先從作業取得即時資料,然後將它回饋至數位分身,接著就可以進一步將資料最佳化。善用資料極為重要,因為雖然 AI 尚未在廠房蔚為風潮,但是由於資料越來越唾手可得,AI 將會在廠房逐漸風行。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軟體定義的控制方式,或是軟體定義的自動化。目前,幾乎每樣東西都與硬體搭售,但是日後分開銷售和虛擬化的比例將越來越高。
最後一個重點則是,回顧廠房時我們發現,使用這些複雜技術的人,依舊是機器的操作者。這些人雖然不是 IT 專家,但依舊必須能夠操作與維護生產線、機器和基礎架構的機器設備。因此,我們必須面對以人為本的自動化這個議題:我們怎麼做才能讓過程儘可能簡單?
達成工業 4.0 的目標必須克服哪些難關?
我認為過程必須動用多項技術。然而,他們並未擴充的原因在於,OT 與 IT 人員的溝通方式截然不同。即使是在我們公司,身為 OT 人員的我也能感同身受。談及連線能力時,我想到的連線對象是真實世界、設備、感應器與硬碟等。IT 人員談及連線能力時,腦中浮現的連線對象則是資料庫、雲端與資料湖。客戶的體驗,我們在公司也感同身受。IT 部門與 OT 人員之間的落差仍未消弭。OT 人員負責定義如何自動化、如何架設設備、如何設置生產線,以及如何如何透過維護的方式最佳化。
那麼您如何整合溝通方式?雖然重點可能在於用字遣詞,但是舉例來說,可能與如何為 OT 整體環境制定計畫有關。我們引進了全新的程式設計環境,名為 SIMATIC AX (Automation Xpansion) 擴充套件。之所以稱為擴充套件的原因在於,它為 IT 人員拉近了與 OT 界的距離。
整體環境的異質程度也非常高。很多機器使用的語言都不一樣,因為機器是出自不同的廠商之手。由於沒有標準,因此其實無法擴充。標準是擴充的必要條件。這項必要條件甚至適用於新機器、新廠擴建,不過就連既有廠房擴建也需要有標準可循。工廠一般至少運作 10 年,多半運作 20 年或 30 年。如果是能源產業或化學產業,工廠或許會運轉 40 年。
邊緣與 AI 問世,如何使得工廠自動化的過程複雜化?
論及廠房的邊緣運算時,條件更多。所謂的即時,可能只有微秒之差。請試想,在速度飛快的流程中,一微秒可能發生很多事情。如果回應速度不夠快,那麼可能會懷疑機器有問題,或是可能得出不同的結果。因此,即時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其次,如果想在廠房部署 AI 工作負載,並且希望它以極快的速度回應,那麼關鍵則在於這個 AI 工作負載必須有緊鄰機器的推論,而原因則單純在於光速。另一方面,AI 最好能與實際過程頻繁互動。基本上,您必須干涉這個過程,因此最好採用緊鄰機器或生產線的近距離配置方式。此外,您還必須從過程中擷取資料,然後回饋至 AI。
我可以舉個例子說明。我們在漢堡市的工廠,每天約產生 10 TB 的資料。儘量不要將那 10 TB 的資料傳送至雲端,讓資料留在資料來源才是明智之舉。這個作法或許有別於傳統的 IT 現況。但是除了新增即時功能,我們還必須加入安全措施。
這一點與自動駕駛有點類似,因為安全措施對兩者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請試想,在汽車業推行自動駕駛時,將看到小朋友跑到街上時是否該停車的決定,交給雲端並非是明智的選擇。直接在車上儘快執行那個反應才是上策。機器也同理可證。如果印刷機故障,而且有人的手指夾住了,應該立刻停機才對。您需要的是那種光速反應。
但何不未雨綢繆呢?1999 年我開始在西門子工作時,自動化的工作內容基本上重複性質都很高。大量生產非常適合自動化,因為量產有很多重複性質的工作。或者也可以將可預測的工作自動化。基本上,可以只將已知的部分自動化。
雖然 AI 已經用於將流程最佳化,但是難道我們不能也利用 AI 打造更自動化的工廠嗎?我們該如何利用 AI,讓機器或機器人自行決定該怎麼做嗎?也就是說,AI 不僅能將流程最佳化、將工程設計最佳化及強化,實際上還能操縱機器人、機器與生產線。將 AI 應用於那個用途令人非常雀躍,因為它開創了全新的自動化領域。
西門子有哪些使用案例能夠當成這些解決方案的實際示範?
先從我們的廠房說起;我們自己也採用了用於客戶廠房的解決方案。我們位於漢堡市的廠房,正是 IT/OT 運用 AI 的使用案例。印刷電路板生產線的產量極高,而且將零件放在電路板的過程也很複雜。我們過去通常會在最後以 X 光檢查印刷電路板,而且始終遇到瓶頸。因此,利用 AI 之後,現在我們能預測每塊印刷電路板品質是否優異,也可預測每部機器是否有極高的可能性不會發生品質問題,將印刷電路板送去 X 光機的作法已經淘汰;現在印刷電路板會略過 X 光機,直接送去進行最後組裝。
另一個例子則是基礎設施,也就是隧道自動化。開車行經阿爾卑斯山或洛基山脈的隧道時,哪些隧道極有可能是由我們的 PLC 所自動化及控制。為了偵測隧道內的緊急情況,例如是否塞車、是否發生火災,現在我們利用 AI 的情況越來越多。如果需要快速回應,該如何從隧道疏散?如何開啟或關閉通風孔或燈光?
再以工廠為例,我們目前採用即時的彈性抓取方式,將物品從盒子中取出。AI 會指示機器人抓取哪個部位,完全不必用需要抓取的物品訓練機器人,也不必為機器人編寫程式。我們會訓練機器抓取的技巧。基本上,只要夾爪允許,機器人能抓取任何需要的物品。因此,有了那項抓取技巧,我們能開始將未知或無法預測的動作自動化。
我的最後一個使用案例雖然目前尚未實現,但卻是目前投資的標的:未來是否可以將維修自動化?以汽車電池為例。未來或許可以將汽車開去保養廠;電池取出後發現有缺陷,接著系統能自動偵測問題所在,然後自動修理電池電芯。這也算是將未知的過程自動化,因為每顆電池都獨一無二。是否能利用 AI 將那個過程自動化?因此,幾個令我十分雀躍的使用案例,將會在未來產生影響。
請跟我們聊聊合作夥伴關係的價值,例如與 Intel 的夥伴關係。
我們大概與 Intel 合作了四十多年。為了實現低延遲功能的過程,尤其是針對必須在微秒內採取行動的工作負載,我們在 2012 年展開了 TAP (Technology Accelerator Program)。成果極為豐碩,並且幫助我們在控制器採用 Intel 晶片。
我們目前正就供應鏈危機與 Intel 合作。因此,多虧了 Intel,雖然我們或許無法滿足客戶的所有需求,但我們能儘量達成那項目標。
機器視覺應用是耗用大量運算能力的工作負載。為此,我們將推出採用第 4 代 Intel® Xeon® 可擴充處理器的全新產品組合。這個產品組合可望在 2023 年中上市。那個全新的產品組合完全能解決廠房的需求,非常令人興奮。
最後有任何結語跟我們分享嗎?
首先,我深信,沒有自動化、電氣化和數位化,就沒有永續發展的未來。因此,我們與 Intel 的合作對未來貢獻良多。第二,我認為,隨著我們將無法預測的個人化工作負載自動化,自動化領域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第三,我們必須儘可能讓這項技術易於使用,OT 人員才有辦法操作這項複雜的技術。
相關內容
若要進一步瞭解工廠自動化,請觀賞達成工廠自動化:利用西門子的技術。若要瞭解西門子最新的創新技術,請用 @Siemens 在 Twitter 和 LinkedIn 追蹤他們。
本文由 Erin Noble 編審。